申遗成功的良渚古城 水生态管理折射时代光影

发布时间: 2019-07-10     来源: 环保在线

导读北京时间2019年7月6日,杭州的良渚古城遗址列入《世界遗产名录》。祝贺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!据考古研究的公开资料显示,良渚古城遗址是截至目前为止发现的,“世界上最早、规模最大的水利系统”并“世界上最早的拦洪水坝系统”。看到“拦洪、蓄淡、运输、灌溉、养殖”这样的作用,有没有感到一丝丝熟悉?

北京时间2019年7月6日,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召开的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,杭州的良渚古城遗址列入《世界遗产名录》。


7月7日,良渚古城遗址公园网上预约系统对外开放,每天限制3000人。7月31日前,入园参观是免费的;8月1日起,正式收费入园。


祝贺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!经历80余年的实地考证,25年的申遗之路终于划上了圆满的句点。截至目前为止,良渚古城遗址考察已经有了诸多发现,例如:




没错啦,就是划重点→古代水利系统。据考古研究的公开资料显示,良渚古城遗址是截至目前为止发现的,“世界上最早、规模最大的水利系统”并“世界上最早的拦洪水坝系统”。从科考的结论来看,良渚古城遗址基本上证明,当前时期的古人类已经有了全流域的水资源规划和改造能力。


据专家推测,整个水利工程核心的几个作用为:拦洪、蓄淡、运输、灌溉、养殖等。简单概括,防止暴雨形成的庞大径流造成自然灾害,反利用雨水进行生活和生产。这与我们现在所注重的雨水再利用概念不谋而合,尽管当时的人们没有系统地考虑这些。


时光快进5000年,我们为了根治城市内涝顽疾,提出了海绵城市建设,全面改造地下管廊建设,修建污水管网;为了促进雨水再利用和水资源管理,对地表径流进行拦截、蓄集、处理,用于园林灌溉、地面冲洗、环卫用水等;为了掐断黑臭水体污染源之一,重构雨污分离系统,利用湿地、植草沟、吸水砖扩大径流消纳面...... 


至少,对良渚古城遗址的考察证明,很多环境意识和环境资源管理方式是一脉相承的,而且从新石器时代起就有端倪。更多古代文明海绵城市建设的智慧蕴含在诸多对古代历史的考察中,很著名的就有北京故宫,时常听到人提起的还有“三坊七巷”。


常见的青石板路有三角间隙、有起伏、有渗水渠,将每块砖人为构成微型蓄水区,整条路又彼此勾连成中小型排水沟和蓄水区;高屋脊、大坡度,屋顶不积水,并引导水流进入庭院水缸再利用;内河网络交错,排放雨水,重构水循环。


具体到水利设施和水处理设施,典型的就有护城河——集排水去污、消防储水、环境保护于一体的水利与环保工程。目前专家学者的考察结果显示,很多朝代都会在污水进入护城河之前设置一定的过滤体系,而护城河也会有吸污纳垢的水生态,包括植物、动物,形成天然水生态循环。当然,古代污染物成分远没有现在那么复杂,但也能体现一些水处理和利用智慧。


尤其是,我国古代已经出现了简单的净水器具,如“撬水妾”、“漉水囊”等,并且明宋时期有关于用明矾净水的记载,还能发现一些现存净水池。可见,古往今来,我国在水资源管理方面的需求是一致的,不同的是随着时代的变迁,对管理水平和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。


时代的印记被遗留在各个角落,只要用心发掘就能有所收获。即使是环保也不例外,这不是现代突然爆发出来的理念,而是每个历史时期都能得到考证的生活和生产刚需。也许形态不同,也许目的不同,但是殊途同归。